费曼学习法
费曼学习法是一种顶级的思维方式,它能帮助我们真正掌握一门知识,因为它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本质。这种学习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以教为学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。
学习就是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;学习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唯一途径;学习也是每个人能够拥有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。如果我们不会学习,又将如何改善自己的现状呢?
物理学家费曼的一生有着足以铭刻史册的学术成就,他也因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广为人知,深受推崇。在大学教授物理学时,他总是能够深入浅出地将复杂的专业理论讲得通俗易懂,无论多么抽象、晦涩的概念,都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表达出来,风趣幽默,一点也不枯燥。学生喜欢上他的课。后来,越来越多的人便采用他的这种方法学习,最终形成了人们众所周知的“费曼学习法”。
它的核心是——当你准备学习一门新知识时,必须站在传授者的立场,假设自己要向别人讲解这门知识。那么你一定要用最简洁、清晰和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,才能让行外的人也能听懂。费曼说:“最好是几岁的小孩也能明白你在说什么。”为此,他制定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流程:
- 第一,确立你要学习的目标。找到和列出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,可以是一本书,也可以是一门技术,甚至是你能想象到的任意领域和事物。
- 第二,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。针对这个目标,准备好和筛选相关的资料,选择可靠和多个角度的信息来源,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地归纳整理出来。
- 第三,以教代学,用输出代替输入。模拟一个传授的场景,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知识讲给别人,用以检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。
- 第四,进行回顾和反思。对其中遇到阻碍、模糊不清和有疑义的知识重新学习、回顾和反思。如有必要,可以重整旗鼓,进行再一次输出。
- 第五,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。最后,通过针对性的简化和整合,实现这些知识的内化和有效的应用。
两种学习,你是哪一种?
为什么大部分人学而不得?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大多数人正在使用的方法,它具有三个特点。第一,以输入为主。死记硬背,或叠加阅读量,量变达成质变。第二,教条主义。盲目崇信书上的理论或框架,视野狭窄。第三,标准化应用。严格按照学到的知识去实践,遇到问题生搬硬套,缺乏创新。
真正高质量的学习,一定能够让人融入真实的世界。学习最重要的是“真实”,它必须让人可以与时代同步,理解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,促进我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。换言之,通过学习,我们要与真实的世界建立有效的联系。这些年来,我所见过的优秀人才,他们在学习一门知识时从来不会用它构画一个虚无的将来,而是专注地将知识与现实场景紧密地结合。读懂这句话,对理解费曼技巧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远见·穿透力·智慧
费曼认为,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为一个人创造宏大的视野和对世界犀利的理解力。在我看来,费曼学习法为我们提供的是三种与众不同的能力:
第一,远见 通过解读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,判断未来的趋势,而不是仅仅记住这些信息。
第二,穿透力 通过费曼分析技巧,从碎片化的知识中看清事物的本质,快速解决问题,掌握事物的规律。
第三,智慧 通过以输出的方式浓缩、重演知识,汲取精华,使知识为我所用,和环境相匹配,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迷人的“费曼技巧”
作为著名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家,理查德·费曼非常理解“记住知识”和“了解知识”之间的差别。这也是他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。
为了实现这个目的,费曼学习法提供了四个关键词:Concept(概念);Teach(以教代学);Review(评价);Simplify(简化)。在这个基础上,本书提炼总结出了五个步骤:确立目标;理解目标;输出;回顾;简化。通过这五个步骤,我们能够充分地将费曼“以教代学”的学习方式开发到最高的效率,吸收有用的知识,创造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通俗地说:验证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一种知识,就看能否用直白浅显的语言把它讲清楚。无论它多么复杂,都可以让一个从未接触过这个知识的旁观者听明白。
简单高效的思维模式
好的思维需要正反馈。
思维方式的选择是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解决问题时都会遇到的问题。我们都知道,成功的个人和组织总是擅长系统性地思考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“正反馈”(也叫“放大反馈”)。它如同一个增长的引擎,是一个驱动系统加速发生变化的过程,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“自增强”。费曼学习法为我们的思维提供的便是正反馈,能够促进知识和能力在学习中的自增强。
我们向团队成员分享一个技术信息、工作经验,能够活跃沟通的氛围,良好的沟通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思考积极性,努力学习并踊跃地实践,再加入讨论,共同输出更多高质量的经验,这也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。重点是你不要独自钻研和学习,要多和外界互动。
输出加快思考的成熟。
美国科学作家罗伯特·莫顿(Robert K.Merton)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“马太效应”:“任何个体、群体或地区,一旦在某一个方面(如金钱、名誉、地位等)获得成功和进步,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,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。”它表达的内涵是,只要我们在某一个领域获得了一点优势,就可以不断扩大这个优势,成果也会越来越大。
费曼学习法的作用就是一种马太效应。在对某个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中,一次成功的输出也会同时增强输入的能力,从而使得下一次输出的成功可能性更大,下一次取得的成果又会促进再下一次的学习和思考,壮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,加快思考的成熟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当你阅读一本科普著作,怎样的方式最有利于快速和深刻地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呢?传统的方法是重复阅读,同时检索资料加深理解。十几年前,为了读通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·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,我花费了两年的时光,对比阅读了七八种书籍,查证了上千个术语和公式。这当然是一个严谨的途径,效果也不错,但在今天实在太慢了。你不可能在一本书上投入这么长的时间。
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费曼的思路,为自己准备一份阅读笔记,抽离它的核心内容,然后一边通读,一边向别人阐述这本书的主要观点。这些观点分别归纳为不同的问题,每个问题都有一个“霍金式答案”——还有你的个人理解,你要讲给别人听。在输出的过程中,你想学到的东西也在向大脑输入。这是一个爆炸式的、积极的化学反应,你会发现时间被大大缩短,过去通读五遍才能理解的内容,用这个方法只用两遍,即整理、输出和复述、简化。在加快记忆的同时,学习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。
费曼学习法让思考可以量化。
我们对任何问题的量化思考都体现在六个方面,每个方面都能用到费曼技巧。 ▲方向→锁定思考的主要方向。 将思考量化的第一步,是列出所有备用的方向,进行对比选择,锁定一个主要的方向。“方向”既是你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和环节,也可能是最有利于思考的突破口。军队攻击敌方阵地、技术人员开发产品、丈夫取悦妻子、父母教育孩子,都需要从备选中找出一个主攻方向。 ▲归纳→确立思考的主要逻辑。 学生求解方程式,要确立一种算法;评判历史事件,要树立一个历史观和立脚点;我们思考问题,要有一个基本的立场、三观和逻辑;阅读和学习,哪怕是先入为主,也要有自己的分析方式。逻辑也可以量化,确立了自己的逻辑,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收集、整理和归纳信息,不用“走一步看一步”。 ▲验证→验证思考的效果。 在费曼技巧中,我们通过“输出”来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,也就是以教代学。我们也可以用它来帮助思考,把自己对于某个问题的见解(观点)和分析(为什么)阐述给别人,告诉对方自己的思路,可以起到很好的验证的作用。 ▲反馈→反馈正确和错误。 我们用输出的方式验证自己的观点、论据和逻辑,从听众那里收取反馈,看他是否能理解和接受,并听一听对方的想法。在这个环节中,我们接收到两种信息。第一种是“正确”——对方的肯定;第二种是“错误”——对方的否定。根据这两种反馈,我们可以调整之前的思考,强化正确的内容,修正或删除错误的地方。 ▲简化→把复杂的思考过程简单化。 这个环节就像制作一张缩略图或者一份简报,提炼出思考的要点,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思考的目标、思考的逻辑、思考的结果,并能够三言两语总结出来,把这个过程变得易于理解。就像费曼技巧的简化环节。比如,在仅有5分钟的碰头会议中向客户讲清楚“为何需要设计一座双孔桥梁”或“该项目最佳的财务方案”。这就是把复杂的思考过程简单化,目的是让别人很快便能听懂。 ▲吸收→消化思考的成果。 优秀的思考者总是有自己的思维体系,在最后一步,要将思考的成果消化吸收,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内容。解决工作上的问题,处理学习中的难题,调和家庭或人际关系等,这些都是思考的结果。更重要的是,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简单高效的模式。越有力量的智慧实践起来就越简单!
费曼学习五部曲
[目标]=>[确立学习对象]=>[产生专注力] 选择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,并且要真正地理解学习它的必要性,在这个前提下产生专注力。专注是一切成功学习的基础。 [理解]=>[理解要学习的知识]=>[系统化的存优去劣] 对我们要学习的知识、概念等进行归类、解构和对比,系统地理解这些内容,存优去劣,将我们需要的知识筛选出来,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。 [输出]=>[向别人输出学习到的知识]=>[以教代学] 在一个需要向别人传授的场景中“以教代学”,向那些不熟悉该知识的人阐述你的见解,向他们解释这些知识,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及最简单的语言做到这一点。 [回顾]=>[回顾和反思学到的知识]=>[深度分析] 通过回顾和反思,从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,或者无法简单解释之处,记录下来,回到第二步,查看资料来源,弥补薄弱的知识点,或者修正错误的、不符合实际的知识点,直到可以进行再一次的输出。 [简化]=>[通过简化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]=>[内化知识] 重复上面的步骤,不断地简化和吸收,直到这些知识内化为你的知识体系,能够为我所用。内化是一切学习的终极目的。如果不能将知识成功地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东西,学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。
规划:和目标建立“强联系”
第一,论证学习这门知识/做这件事的必要性。 深入论证目标的合理性:“我真的需要它吗?”“为它投入时间和金钱是否值得?”“我是否还要再想一想?”
第二,确认规划与目标的实质联系。 仔细确认规划的可行性:“我的学习计划与目标的匹配度是多少?”“对我而言这个计划是否可行?”“有没有更省时高效的方法?”
再比如,生活中很多人立志学习一门外语,可是付出很多精力仍不理想,效果不佳。这时他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:“我真的适合学习这门外语吗?”他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具体和明确的,而不是含糊不清地想学好法语或英语。“学好”的量化标准是什么?达到多少词汇量,表达和听力怎样才算合格?制订外语学习计划时有没有规范学习的进度、形式、期限?这些都需要落实到细节,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可行性,才是一个正确的目标。我们才能在计划和目标间建立“强联系”。
规划一条高效能学习之路
做学习规划时,我们要先为三件事预留出足够的时间。
★留出锁定最重要目标的时间。
最高效的人总能锁定自己最重要的目标,把主要的精力聚焦到这个目标上。
★留出做正确规划的时间。
在兴趣、目标和规划之间找到内在的联系,建立一座坚固的桥梁,才能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。不要还没做好准备就匆匆地开始学习。
★留出调整目标和规划的时间。
在计划和行动的过程中根据反馈随时修正目标,改善或改变学习的计划,保证自己始终处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。
学习不只是为了记住什么,而是我们通过学习建立自己行之有效的思维框架,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,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