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nifold运算符重载

2022/10/20 Manifold

Manifold运算符重载

Java 缺失的特性:操作符重载

本文介绍了什么是操作符重载、为什么需要操作符重载、如何在Java中实现操作符重载以及一些建议。

什么是操作符重载

操作符重载,就是把已经定义的、有一定功能的操作符进行重新定义,来完成更为细致具体的运算等功能。从面向对象的角度说,就是可以将操作符定义为类的方法,使得该操作符的功能可以用来代表对象的某个行为。 为什么需要操作符重载

我们来考虑实现这样的功能:使用 BigInteger 来实现的完全平方差公式(a^2 + 2ab + b^2) private static final BigInteger BI_2 = BigInteger.valueOf(2); 常规写法:

BigInteger res = a.multiply(a).subtract(BI_2.multiply(a).multiply(b)).add(b.multiply(b)); 假设可以对 Java 中的 *、+、- 进行操作符重载,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这样写:

BigInteger res = a * a - BI_2 * a * b + b * b; 所以,对于非原始类型的数值运算,如果能够进行操作符重载,至少有 2 个好处:

代码写起来更简单,不容易出错 代码更容易阅读,不会一堆括号嵌套 如何在 Java 中实现操作符重载

在 Java 中实现操作符重载,依然是使用我们的黑科技 Manifold[1]。Manifold 可以为 Java 提供各种场景操作符的重载功能,例如算数操作符(包括 +、-、*、/、%)、比较操作符(>、>=、<、<=、==、!=)、索引操作符(即 [])等。关于 Manifold 的集成,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:Java 缺失的特性:扩展方法 算数操作符

Manifold 是将每个算数操作符的重载,映射到特定名称的函数。例如你在某个类 A 中定义了 plus(B) 的方法,那么这个类就可以使用 a + b 代替 a.plus(b) 进行调用。具体的映射关系为: 图片 —— 用过 Kotlin 的同学应该会会心一笑,这就是模仿的 Kotlin 的操作符重载。

为了方便举例说明,我们定义一个数值类型 Num:

public class Num {

private final int v;

public Num(int v) {
    this.v = v;
}

public Num plus(Num that) {
    return new Num(this.v + that.v);
}

public Num minus(Num that) {
    return new Num(this.v - that.v);
}

public Num times(Num that) {
    return new Num(this.v * that.v);
} } 对于下面的代码:

Num a = new Num(1); Num b = new Num(2);

Num c = a + b - a; Manifold 在编译期处理之后,会变成:

图片

在数学运算上操作符存在优先级,Manifold 当然也是支持的。所以对于这样的代码: Num c = a + a * b - b; Manifold 处理之后,则是: 图片

而且因为 Java 支持方法重载,所以对于 plus 方法,可以接收多种类型的参数。 public class Num {

...

public Num plus(Num that) {
    return new Num(this.v + that.v);
}

public Num plus(int i) {
    return new Num(v + i);
} }

这极大的增强了操作符重载的能力: Num c = a + 1 + b; 在 Manifold 处理之后:

图片

值得注意的是,因为 + 和 * 都是满足交换律的,所以 a + b 首先会去对象 a 中寻找符合的 plus 方法,如果 a 中存在,则执行的是 a.plus(b);如果 a 中不存在,而 b 中存在符合的 plus 方法,则执行的是 b.plus(a)。a * b 同理。 Java 对原始类型中的数值支持复合赋值,即 +=、-= 这些,Manifold 也支持: 图片 如果是现有的库,不能直接给它的类加这些方法该怎么办?别忘了 Manifold 支持扩展方法的哦。 比较操作符

我们都知道,对于非原始类型的 Java 对象,进行大小的比较用的是 Comparable。如果你的对象实现了 Comparable,那么恭喜你,Manifold 直接让你拥有了 >、>=、<、<= 这四个比较操作符的重载: 图片 我们让 Num 实现 Comparable: public class Num implements Comparable {

...

@Override
public int compareTo(Num that) {
    return this.v - that.v;
} } 那么对于这样的代码:

Num a = new Num(1); Num b = new Num(2);

if (a > b) { System.out.println(“a > b”); }

if (a < b) { System.out.println(“a < b”); } 运行代码会输出 a < b,因为代码在被 Manifold 处理之后会变为:

图片

你是不是激动的要问,那么 == 和 != 呢,Manifold 支持了吗?是的,我的朋友,它支持了(翻译腔)。Manifold 提供了一个新的接口 ComparableUsing,通过它你可以实现对 == 和 != 的重载。 图片

ComparableUsing 继承了 Comparable 接口,并且添加了两个方法,compareToUsing 和 equalityMode。查看 comparableUsing 的默认实现: 图片

可见对于 >、>=、<、<= 这四种操作符的重载,直接是使用 Comparable 的 compareTo 的实现。而对于 == 和 !=,则是根据 equalityMode 方法的返回值,来选择使用何种实现: 图片

如果是 EqualityMode.CompareTo,则 == 和 != 的重载分别对应的是 compareTo 方法返回值为 0 和 非0 的情况。 如果是 EqualityMode.Equals,则 == 和 != 的重载分别对应的是 equals 方法返回值为 true 和 false 的情况。 如果是 EqualityMode.Identity,那使用的是 Java 的默认实现,即比较对象的引用地址是否相同。 而 equalityMode 默认的方法返回值为 EqualityMode.Equals,即 Manifold 默认使用 equals 方法来进行 == 和 != 的判断。当然,你也可以不使用 Manifold 的 equalityMode 这套逻辑,直接实现自己的 compareUsing 方法,处理各种 Operator 的比较逻辑。

我们让 Num 实现 ComparableUsing 接口,并覆写 equals: public class Num implements ComparableUsing {

...

@Override
public int compareTo(Num that) {
    return this.v - that.v;
}

@Override
public boolean equals(Object obj) {
    if (this == obj) { return true; }

    if (obj instanceof Num) {
        Num that = (Num) obj;
        return this.v == that.v;
    }

    return false;
}

@Override
public int hashCode() {
    return Objects.hash(v);
} }

则此时我们对 == 和 != 进行了重载,并且使用的是基于 equals 方法的实现。那么对于下面的代码: Num a = new Num(1); Num b = new Num(1);

if (a == b) { System.out.println(“a == b”); }

if (a != b) { System.out.println(“a != b”); }

运行代码会打印 a == b,因为 Manifold 处理之后的代码会变为: 图片

Amazing!我们终于实现了 N 年前的梦想,让 == 和 != 是使用 equals 方法的逻辑进行比较,而不是比较引用地址。 你应该也发现了,如果某个类型 T 要实现 ComparableUsing,那么说明 T 一定是 Comparable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想要对 T 重载 == 和 !=,则要求 T 一定是可比较的。Manifold 之所以这样做,而不是为重载 == 和 != 提供单独的接口,是因为作者目前认为用 == 和 != 来代替 equals,弊大于利 —— 毕竟用 equals 来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这件事,在 Java 中太深入人心了。所以目前 Manifold 作者希望大家只对数值和量词这类的对象使用 == 和 !=,不要产生滥用行为。 如果是现有的库,比如 String、BigInteger,不能直接给它的类新增接口实现怎么办?你可以给这个类建一个扩展类,然后让扩展类实现 ComparableUsing,然后 Manifold 会按照这个类实现了 ComparableUsing 进行处理。比如 Manifold 对于 BigInteger 的扩展类 ManBigIntegerExt(位于 manifold-science 库中): 图片

它以扩展方法的形式,提供了自定义逻辑的 compareUsing 实现: 图片

注意,这个时候要用 abstract 关键字修饰扩展类,因为它不是真的要以常规方式来实现 ComparableUsing 接口。或者,你也可以把扩展类声明为接口,然后继承 ComparableUsing 接口。

索引操作符

Java 对数组是支持索引操作符的,比如 nums[i] 是访问数组索引为 i 的元素,nums[i] = n 是对数组索引为 i 的位置进行赋值。但对 List 和 Map,Java 说 “不好意思,因为我是 Java,这个支持不了”。所以 Manifold 又出手了,让你不再只能羡慕其他语言。 图片 因为 java.util.List 已经具备了这两个方法,所以有了 Manifold,你可以这样写代码: 图片

而 Map 只有 get 方法,没有 set 方法,所以你可以在 Map 扩展类里面,加一个 set: @Extension public class MapExt {

public static <K, V> V set(@This Map<K, V> map, K key, V value) {
    return map.put(key, value);
} } 然后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代码了:

图片

简直不要太爽!需要注意的是,Manifold 对 set 方法是有要求的:set 方法的返回值不能为 void,并且应该返回和第二个参数一样类型的值(一般是返回旧值)。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,是为了和 Java 本身的数组的索引赋值表达式保持一致(如果 set 返回的是 void,索引赋值表达式就无法支持了)。在 Java 中,你可以这样赋值: int[] nums = {1, 2, 3}; int value = nums[0] = 10; 执行完成之后,num[0] 和 value,都会是 10。所以,当我们使用索引赋值表达式的时候: List list = Arrays.asList("a", "b", "c"); String value = list[0] = "A"; Manifold 处理之后,代码会变成:

图片

因而类似于 T value = list[0] = obj 的表达式,执行完之后 value 不是 set 方法的返回值,而是最右侧的值。 单位操作符

Manifold 还提供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功能:单位操作符。顾名思义,就是我们可以在代码中提供“单位”功能。比如下面这种代码: 图片

你是不是已经惊呆了?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也是满脑子“还能这样操作”的惊奇。而这个 dt,就是“单位”。查看 Manifold 处理后的代码: 图片

也就是说 Manifold 将 “xxx”dt 替换为了 dt.postfixBind(“xxx”),那么你也就可以猜到 DateTimeUnit 类的代码: public class DateTimeUnit {

private static final 
DateTimeFormatter FORMATTER = DateTimeFormatter.ofPattern("yyyy-MM-dd HH:mm:ss");

public LocalDateTime postfixBind(String value) {
    return LocalDateTime.parse(value, FORMATTER);
} } postfixBind 表示这个单位是“后缀单位”,就是你看到的 "xxx"dt,dt 在 "xxx" 的后面。Manifold 同时也支持“前缀单位”,对应的方法是 prefixBind,比如:

public class DateTimeUnit {

...

public LocalDateTime prefixBind(String value) {
    return LocalDateTime.parse(value, FORMATTER);
} } 添加了 prefixBind(String) 后,那么就可以这样定义 LocalDateTime:

图片

Amazing!有了“单位”功能,我们就可以做出很多实用的“字面量”功能。比如定义 BigInteger 的“单位”: public class BigIntegerUnit {

public BigInteger postfixBind(Integer value) {
    return BigInteger.valueOf(value);
}

public BigInteger postfixBind(String value) {
    return new BigInteger(value);
} } 配合 Manifold 的 auto(类似于 Java10 提供的 var,但是 auto 还可以用来定义属性):

图片

谁还会认为你用的是 Java8?对于不知道 Manifold 的同事,你和他说你用的是一门新的名叫 Java888 的语言,他都会相信的 :)。而且我们还可以将 postfixBind 和 prefixBind 放在一起使用,比如提供下面的类: public class MapEntryBuilder {

public <K> EntryKey<K> postfixBind(K key) {
    return new EntryKey<>(key);
}

public static class EntryKey<K> {

    private final K key;

    public EntryKey(K key) {
        this.key = key;
    }

    public <V> Map.Entry<K, V> prefixBind(V value) {
        return new AbstractMap.SimpleImmutableEntry<>(key, value);
    }
} } 那么,便可以通过下面这种方式来创建 Map.Entry(先通过 to.postfixBind 创建 EntryKey,再通过 EntryKey 的 prefixBind 方法创建 Map.Entry):

图片 如果我们再为 Map 提供如下静态扩展方法: @Extension public class MapExt {

@Extension
@SafeVarargs
public static <K, V> Map<K, V> of(Map.Entry<K, V>... entries) {
    Map<K, V> map = new LinkedHashMap<>(entries.length);

    for (Map.Entry<K, V> entry : entries) {
        map.put(entry.getKey(), entry.getValue());
    }

    return Collections.unmodifiableMap(map);
} } 那么你可以这样创建 Map:

图片

建议

Java 一直以来都不支持操作符重载,肯定是有其原因的。作为一门之前主打企业应用开发的语言,确实操作符重载不是必要的。但随着硬件的发展,我们也看到 Java 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数据科学/高性能计算的领域,同时 Java 也开始尝试提供值类型:Project Valhalla[2]。所以,也许在不久后的将来,随着值类型在计算方面的广泛应用,在 Java 中提供操作符重载的呼声会越来越高,进而被 JCP 采纳。而 Manifold 作为先驱者,提前让我们可以体验未来的 Java,幸甚至哉! 当然,和扩展方法一样,如果决定在项目中采用 Manifold 提供操作符重载,我们一定要做到“管住自己的手”。当想要添加某个操作符重载时,一定要先问自己一遍 “这个类是否具备该操作符对应语义的功能,用操作符写的代码是否会降低代码可读性”。 参考链接: [1]https://github.com/manifold-systems/manifold

[2]https://openjdk.org/jeps/8277163

阅读 9882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我们应该如何用好 AI?从 ChatGPT 到编程语言、大数据、前端 阿里开发者 赞 96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

一文探寻学习DDD的意义 阿里开发者 赞 68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

消息链路拆分最佳实践:钉钉审批异步链路重构【总结】 阿里开发者 赞 58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

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

莫名 来自日本 这是个潘多拉魔盒

吉喆嚞 来自北京 这个特性我期待了3年[旺柴]

zwlin 来自北京 越来越像c++了

林万程 来自广东 我直接用kotlin,主要是团队水平参差不齐,java经常空指针异常 1条回复

王坤林 来自北京 太棒了 已无更多数据

Search

    微信好友

    博士的沙漏

    Table of Contents